85歲李家同罹「攝護腺癌」  熟男當心7大高風險因子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鄭宜芬報導】85歲作家、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近期確診「攝護腺癌」,引起外界關注。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翁偉哲表示,攝護腺癌早期難有症狀,直接原因不明,一般推斷與年齡、家族史、吸菸等7大因素相關,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定期抽血檢查,及早發現及早治療。

李家同在臉書指出,日前他做了一次攝護腺切片檢查,醫生告知他的確有攝護腺癌,至於癌細胞是否已經擴散,要看以後的檢查才知道。自己目前沒有任何不舒服之處,任何的治療要根據未來的檢查結果而定。

翁偉哲說明,隨著社會高齡發展,攝護腺癌已悄悄成為全世界男性第2常見的癌症,在台灣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、男性癌症死因第7位。相較於歐美國家,台灣攝護腺癌之發生率和死亡率都較低,發生率為美國的1/8、死亡率則為1/2,但整體來說,攝護腺癌發生率、死亡率持續上升是不爭的事實。慶幸的是,攝護腺癌是進展緩慢的癌症,但民眾也不能掉以輕心,有必要針對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加以瞭解並減少發生的可能。

攝護腺迄今仍是個神祕的器官,目前所知,攝護腺於青春期時經睪固酮的刺激與隨著年齡增長會日益肥大,到50歲以後逐漸出現排尿困擾,如夜尿、頻尿等。攝護腺癌早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類似,常被病人忽略,所以往往到了末期癌症轉移才被發現,臨床上建議50歲以上男性最好每年定期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(PSA),若有任何異狀能盡早發現。

攝護腺癌10大高風險因子

1年齡

攝護腺癌與年齡的關係非常密切,美國40歲以下男性發生機率很低,但45歲以上發生率大幅上升,65至74歲被診斷率最高,因為許多早、中期攝護腺癌症狀不明顯,常被忽視,建議中高齡者每年定期進行檢查攝護腺。

2家族史

父母親任一方家族中如果有人曾罹患攝護腺癌,尤其是在65歲前發病的一等親,攝護腺癌發生率則會明顯增加。

3種族

攝護腺癌發生於黑種人機率較高,儘管黃種人發生率相對比黑種人、白種人低,但近年研究顯示發生率有明顯上升趨勢,仍須多加留意。

4吸菸

吸菸對於許多癌症的發生、進展都有明顯影響,在攝護腺癌同樣也是,雖然原因至今未明,但沒抽菸者或已戒菸者,無論轉移、癌死亡率等都比持續抽菸者明顯較低。

5運動習慣

研究顯示年齡大於65歲長者,若每週積極運動達3小時以上,惡性攝護腺癌發生機率會明顯較低。

6食物

大豆、黃豆等富含植物雌激素如大豆異黃酮,雌激素被認為可降低睪固酮、減少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,飲食習慣上,亞洲人較常食用豆類食物,故有此推論與較低攝護腺癌罹患率有關。常食用某些食物可能與攝護腺癌風險有關,如下表所示:

  • 易增加罹患攝護腺癌風險的食物:紅肉、乳製品、油炸類
  • 可降低罹患攝護腺癌風險的食物:十字花科蔬菜(如白花椰菜、綠花椰菜等)、番茄等

7其他因素

  • 肥胖:儘管肥胖與攝護腺癌發生率存有爭論,但肥胖者發生率會稍高一些,而復發率、死亡率也與肥胖程度成正比。
  • 環境因素:日常生活接觸塑膠、樹脂中含有雙酚A,對攝護腺幹細胞有明顯的雌激素作用,早年的接觸可能會提高攝護腺癌發生率。
  • 曾患陰道滴蟲感染者:有較高的攝護腺癌發生率,而且在病理高惡性度的攝護腺癌中更明顯,建議安全性行為並使用保險套,以減少陰道滴蟲感染。

至於許多民眾擔心,照X光的輻射劑量是否與攝護腺癌風險有關?翁偉哲表示,以目前研究顯示,放射線治療直腸癌後,罹患攝護腺癌機率並未升高。儘管攝護腺癌發生的許多機轉目前雖然還不清楚,但懂得趨吉避凶還是最重要的,如有任何疑問或症狀,建議盡早就醫諮詢與診斷,及早發現及早治療,才是疾病預防與維護健康的不二法門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CAR-T治療難治型淋巴癌 七旬長者高惡性腫瘤全消失

近5成癌友確診後延遲或中斷治療 解封七類人恐面臨更大挑戰
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 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readnews.php?id=57888

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!
更多健康資訊:健康醫療網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

guest
0 留言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